材料界面研究中心介绍
材料界面研究中心(Materials Interfaces Center, MIC)
材料界面研究中心成立于2016年,以学科交叉、产研融合为特色,旨在解决材料界面功能序构的科学问题,发展新材料中试工程技术,拓展材料在传感和能源领域的应用。中心汇聚创新人才120多人,包括院士3人,副研以上14人,先后培养了博士后50多人、研究生100多人,毕业生们备受名企名校青睐,约80%进入华为、比亚迪等世界500强企业或读博深造。中心主任:喻学锋;执行主任:周文华。
中心先后承担100多项科研项目,建设实验办公场地2000平米及中试场地1万多平米,组建了1家市重点实验室、2家市工程中心、1家市中试基地和10多家企业联合实验室。中心近五年在《自然-纳米技术》、《自然-合成》、《自然-通讯》等刊物发表JCR一区论文120多篇,编著专著3本;拥有发明100多项,孵化了2家专精特新企业。
中心创立了材料CRDO研发服务体系,将材料研发工作标准化,为企业提供定制化整体解决方案,获企业横向经费合同超2亿元,推动了十多个新材料产品走上“货架”。
中心研究方向:
◈ AI微纳智造
聚焦人工智能与材料科学的交叉研究、通过材料、AI、大数据、机器人、装备多学科交叉融通创新,机器人科学家-材料数字制造技术、等离子体智能装备技术。先后承担多项国家重大项目与重点项目,成功开发首个纳米晶材料数字制造平台、常压/低压等离子体纳米涂层系统、系列深海资源探测装备等,获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广东省技术发明二等奖、深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
◈ 微纳生物传感
聚焦医学诊断等应用需求,通过微纳材料、生物医学工程、合成生物等多学科交叉融通创新,发展生物检测传感器、医学成像探测器、微纳材料及检测试剂、分子/免疫POCT检测仪器等。组建了深圳市微纳生物传感重点实验室(筹)、深圳单分子检测技术与仪器开发工程实验室、与深圳太古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组建了微纳生物技术产业创新中心,获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特等奖、两获率先杯未来技术创新大赛最高奖。
◈ 能源材料技术
聚焦新能源产业需求,融通材料、化学、能源、信息多学科,发展黑磷、电池正极材料、电解液和添加剂材料、电池粘接和封装材料、电池热管理材料(导热胶、气凝胶等),开发新型晶体生长技术、聚合物改性技术、电池回收技术。团队现已建设了深圳市二维原子晶体制备技术工程中心;并与外溢机构武汉先进院共同组建了工信部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与合作企业兴发集团共同组建了“碳中和产业创新中心”;构建了从研发、中试到产线设计的全链条技术创新体系(CRDO模式);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深圳市自然科学一等奖等。